宁德:霞浦滩涂摄影旅游悄然兴起

导语 雨中的霞浦三沙小皓村有点冷清,村口经营民宿的林集长告诉记者:“‘十一’的时候可不冷清,民宿间间爆满。小车排有一公里长,路两边小车从村口一直停到笊篱山。

  雨中的霞浦三沙小皓村有点冷清,村口经营民宿的林集长告诉记者:“‘十一’的时候可不冷清,民宿间间爆满。小车排有一公里长,路两边小车从村口一直停到笊篱山。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日出日落,村里20多个当模特的渔民也忙得不可开交。”

  沿县道行驶,形形色色的民宿、导摄联系方式的广告牌可以看出旅游时节这里的繁忙。霞浦滩涂,这片地理和人文完美结合的奇妙地理空间,通过十年的酝酿和推广,已经悄然成为霞浦旅游一个独一无二的摄影文化品牌。

  中国延绵数万公里的海岸线,为何只有霞浦的滩涂得到摄影者们的青睐?地理和人文的交融起了根本性的作用。霞浦滩涂摄影的发现者和推动者之一的郑德雄说:“霞浦滩涂可谓气象万千,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季节来都有得拍摄,每个时辰展现在你面前的画面都是完全不同的,‘最美滩涂’的称号让它成了摄影者的宝库。”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勤劳勇敢的霞浦渔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就开始了海带、紫菜的养殖,几十年的耕耘劳作,已经形成了一幅难以复制的“牧海耕田”的人文景观。每年的紫菜、海带下苗,收获都是极其壮观的场面。93岁的摄影界泰斗简庆福为了这片滩涂到霞浦14次,每次感慨总也拍不够,“每次来都有收获”。

  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霞浦滩涂摄影这块金字招牌的打造,霞浦县摄影协会主席郑德雄功不可没。2003年,郑德雄和几个朋友开始挖掘滩涂摄影题材,起初只是为了好玩,后来在台湾朋友的介绍下,开始参加各种摄影比赛,并坚持滩涂摄影这一主题元素,最后在各大摄影比赛取得了好成绩,于是霞浦滩涂摄影得到了业界的关注,霞浦“中国最美丽滩涂”的品牌也逐渐打响,每年吸引了20-30万人次的摄友前来创作采风。

  2010年10月,美国摄影学会在霞浦建立了中国首个创作基地。同时还逐步从专业向业余推广,之后形成了一种文化气候,进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可以说霞浦滩涂摄影来自于民间,最终也造福了群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由于有些摄影爱好者前来时,刚好错过渔民劳作的时节,而人文元素又必不可少,这就衍生出了渔民做模特这个行业。目前小皓村有20多人从事该行业,每3人一小组,通过模仿劳作场景获取酬劳。

  今年60岁的老人褚朝玉告诉记者:“一般是80元两个小时,可以为闲时增加收入,前几年没这么多人,这几年一下子多起来,有时候一天能赚好几百元,我还收到台币、美元呢!”

  蜂拥而至的摄影旅游者不仅让小村热闹起来,食宿也成了增收的新项目。林集长在村口经营的民宿叫“霞浦小皓农家乐摄影之家”,提供的家常菜物美价廉,楼上的20多个床位也是60至80元不等的平民价格。“小林的农家乐纯朴地道,‘十一’期间也不涨价,受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的欢迎,每年为他创收十多万元呢。”村书记林仁李说。

  新兴的创收点还让村民宣传推广的方式也不落时代的脚步。交谈中得知,林集长运用新媒体,在马蜂窝等旅游网站上开通了农家乐的联系预定方式,还开了微博、微信。

  滩涂摄影的发展还带动了另外一个新的职业——“导摄”。在霞浦,专业非专业的“导摄”有上百人,专兼职都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精通滩涂摄影的本地摄影师们。据了解,安排一名摄影爱好者到达霞浦后四五天内的住宿、餐饮、交通、拍摄,摄影协会、工作室一般收费2000元左右,其中导摄个人每天报酬是400元左右。若是需要渔民“出镜”,得向渔民支付劳务费约100元,带船的另加50元。

  红红火火的摄影经济自然也引起了基层组织和政府的重视。林仁李介绍,小皓村因为是观赏日出、日落较好的点,旅游者拍完日落,刚好食宿也能定下来,也是地理发挥了优势。他拿出一份刚做好的规划图展示给记者看:“我们已经征地98亩,打算打造一个集摄影交流中心、影展中心、摄影培训中心、停车场、别墅式度假酒店为一体的摄影旅游度假综合区,把‘滩涂摄影’做大做强。”

  据了解,近年来,霞浦县政府也开始重视滩涂摄影的带动能力,霞浦县正加紧推进“海峡摄影旅游文化度假区”等摄影旅游文化项目的建设。投资12亿元的“宁德(霞浦)国际滨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动工建设。今年,霞浦县还投入600多万元对十几个摄影制高点进行装修建设,为摄影者提供更安全完善的基础设施。

  郑德雄说:“滩涂让我的内心丰满起来,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以地理和人文共同孕育出来的文化在起着推动的作用,时代的加速器让一切都变得太快了,希望霞浦滩涂摄影能慢下来,慢慢打磨文化,必将前途无量。”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